“在印尼生活的每一个人,都绕不开Indomaret和Alfamart两大超市。”熟悉印尼市场的人告诉虎嗅,这两个在当地最大的连锁商超占据了65%以上零售份额,几乎决定了消费品在印尼的生死。
令当地人略感惊奇的是,2023年一季度以来,一款中国人做的漱口水开始在Indomaret和Alfamart攻城掠地。目前,这款名为Metoo的漱口水已达到该品类KA渠道(
(相关资料图)
“一开始想在印尼成立的品牌是类似元气森林的低糖饮料,但是调研后发现,印尼人还没到追求"低糖、健康’的消费升级阶段,他们喝咖啡都要加很多糖,但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吴少珑谈起2021年底来到印尼考察时的观察总结道。
2022年,印尼人均的月工资在2000-3000元左右,年轻人口占总人口58%,尽管印象中印尼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比中国低很多,但在某些基础消费品上很能“花”,例如餐饮消费中,印尼人均食品消费为700美元/年,中国为900美元/年;在饮料消费方面,印尼人均为43美元/年,中国为28美元/年。
正在印尼考察的某美妆品牌负责人Alex告诉虎嗅:和国内商场不同的是,在雅加达的商场中,人流并没有平均的分布在各类店铺中,而是集中在一些新消费品牌:女孩们会在Kikv(
尽管爱花钱的印尼人让许多新消费品牌看到机会,但进入印尼线下渠道并非易事。大多数快消品类长期被一两个国际大牌所垄断,新品牌很难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比如瓶装水只有Aqua、Evian,碳酸饮料中,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漱口水中,李施德林的市场份额在80%左右。它们在印尼线下深耕了近20年,形成的渠道壁垒、品牌认知度很强。”在印尼工作的千岛企服小亲告诉虎嗅。
而在渠道上,Indomaret和Alfamart两大商超几乎包揽了水电、消费品、食品等各类生活消费需求,这两大商超在印尼各有2万家店左右,总共占了零售市场的65%的份额。
“印尼整体线下渠道()的营销节点上线,以迎接漱口水消费的“高潮”:
在斋月持续的一个月期间,当地人每天都要洗两次澡、刷牙,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对漱口水处在极大的需求量中:250ml的漱口水,人均要用3-4瓶/月。与此同时,斋月期间,当地处在工作、饮食都停摆的假期(
漱口水只是进入线下渠道的“桥梁”,Metoo还希望把更多品类铺进商超。
为了提升曝光,拿到更好的货架位置,眼下,攻克前端库存管理、账期管理的难题,是和渠道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
“印尼有1.7万个岛,非常分散,比如Alfamart有30多个DC分仓,分布在不同的岛,集中一点的在爪哇岛,3-5天就可以从自建仓到经销商的仓库,但远一点的岛补货在2周左右,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出现货架缺货的情况,影响和渠道商的履约”,黄明说道。此外,在账期的履约上,通常是先货后款,账期在两个月以上,但对方履约的时间并没有十分精准。
此外,保持资金链健康也是新品牌通常面临的难点。为了提高线下商超的SDD(单日数据转化),一方面,Metoo留足了和渠道方合作的“可操作空间”;但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折扣一直也没停过(印尼消费者对算数不太敏感,最“感冒”的促销方式还是一刀切式的打折)。
“7月前,产品在商超保持30%左右的折扣,在7月后,折扣改成了15%左右,但是销量没有变化,这说明,折扣力度还在其次,主要是有折扣就行”,吴少珑说道,但他也在担心长期通过折扣放量不够“健康”。
目前,Metoo在线下的拓品还在继续:品牌在线上的近10种SKU中,一些经过销量验证的产品将被送往线下——牙粉作为新品类,计划在9月进入线下商超。在货架曝光上,部分KA渠道的货架位置将从3个拓展到7个。而这套“线上-线下”联动的打法正在复制到菲律宾、泰国、越南等更多的东南亚国家。
尽管看似顺利,但吴少珑坦言:“线下消费品并不是出海最主流的打法,线下经销网络复杂、成本重,远比电商跨境复杂,能做成对我们来说是惊喜,也缘于团队的特殊性。”
在出海之前,吴少珑和团队做过品牌线上经销商、代运营、传统电商、社区团购。做生鲜次日配送体系时,每天要应付上千个SKU。如今,在印尼人效不高的社会环境下,团队要求一周工作六天。团队成员中,除了投流、研发在国内,大部分业务落地本土,本地人占团队人数的80%以上。
在他看来,品牌在印尼的方法论,没有“出海”,只有在本地从白牌做起:“外来的"和尚"当地不认,当时一路走来都在摸索,能跑通更多是因为团队扎根在印尼,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