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一天,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合伙人兼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在一次会议上提议可以成立“开发者联盟”。会后,上海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特意向他咨询具体想法。此时,距离当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还有好几个月。
(资料图片)
几个月之后,在示范区揭牌仪式上,时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上海区域分支机构筹备组组长石小强听到有人在谈论“开发者大会”。虽然还不清楚这个大会究竟怎么开,但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机会,要争取参加。
2020年1月,示范区执委会召开开发者大会筹备工作座谈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几家头部企业负责人和创业公司创始人围坐在一张圆桌边,对开发者大会究竟应该办成什么样各抒己见,有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开发者”这个词,但这不影响大家就一个关键节点的不同看法争论起来。与常规中规中矩的政府会议相比,那次座谈会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
“开发者大会”的概念来自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穿着t恤的业内大拿在大屏幕前来回走动、侃侃而谈,发布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并与台下互动呼应,有影响力的开发者大会可以成为业界的盛会,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之相对应,开发者联盟是互联网公司面向生态伙伴的开放合作平台,希望能共建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
政府更擅长开的是招商大会,由政府官员上台介绍营商环境,发布招商需求。由政府来办“开发者大会”,还要成立“开发者联盟”,效果能好吗?
今天,2023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示范区全链接大会在上海青浦举办,这是示范区召开的第四届开发者大会。三年来, “开发者”这个互联网行业的概念在示范区被反复提及:不通过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等传统形式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入盟”,让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不同性质的组织来到同一平台,各展所长,“开发”示范区。
效果好不好,用事实说话。
破圈
2020年8月25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之前,工作人员特意调整了主席台的座位。
原本示范区执委会领导的座位安排在主席台的c位,但到开会时,他的座位被调到了左边第二个,主席台6个位子中央,坐的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复旦大学的负责人。“开发者联盟就是这样,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大家都是局中人,这里没有局外人。”执委会相关人士这样解释。
这个细节被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反复品咂到现在。那次会议之前,她在示范区参加了开发者联盟创始成员的一次内部会议,刚一落座,她就感到不一般。当时,开发者联盟12家创始成员济济一堂,各家座位前标上了名牌。张怡看到,她的两边,分别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对面是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张怡开过各种各样联盟的会,但与会者多是同行。在这个会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参与者让她感觉眼前一亮。
回顾当时的12家创始成员,包括5家企业、2家基金/投行、2家专业机构、2所高校、1家央媒,其中沪苏浙的龙头企业各有1家,另有2家来自长三角以外的地区,还有7家创始成员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将这些自带流量的业界知名企业机构共同聚集在开发者联盟这个平台上,是一种跨行业的“破圈”。
当年8月26日召开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上,破圈继续。大会主办方、承办方的队伍庞大而多元,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了高科技企业、规划设计公司、金融机构、高端智库、高校和研究院等等。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却破圈融合到了一个会场。
自此,每一次的开发者大会都是一次“破圈”的过程。数据显示,自开发者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在12家创始成员基础上,先后吸收三批共41家入盟成员,今年开发者大会前夕,联盟再度扩容,新增13家成员单位,使得联盟成员总数增至64家。新入盟的13家成员单位依然五花八门,涵盖了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机构、高校和媒体等不同的类型,业态覆盖了生态环保、绿色基建、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商旅文化等领域。
一次次破圈,究竟是为了什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打过一个比方:“原来是刀耕火种,现在是要寻找示范区建设中的强力推进器。”
张忠伟所说的“刀耕火种”,指的是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建一个管委会,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再招商引资。但示范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开发区,它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需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索区域一体化治理新机制。由行政推动的传统开发模式显然不再适应示范区。
开发者大会提供的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由企业和社会机构为示范区赋能,让更多的开发者成为示范区建设的强力推进器。
聚力
破圈之后,就是聚力。
2020年10月,同济大学在三峡集团、复旦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共同推荐下,作为第一批新成员加入开发者联盟。
当时,同济大学计划在示范区建立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这个研究院要建成什么样?2021年,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江在绍兴参观宝业集团的实验室,看到一种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脱口而出:“把这个技术拿到我们的研究院去。”宝业集团和同济大学是同批加入开发者联盟的“盟友”,在那次参观之后,双方拍板在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内,设立建筑碳中和研究中心。
在这一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同济大学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4家企业签约成立研究中心,并在长三角可持续研究院内设立了技术示范及实验基地。比如,与中节能等合作在此展示数字孪生平台和光伏氢能相柔合的光储直柔技术试验;与宝业等在研究院一期、二期建设中合作完成了既有建筑的技术改造和新建建筑近零碳及超低能耗设计建设示范。“如果没有这些开发者联盟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合力共进,我们的研究院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速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剑雄颇有感触。
在第一届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提到了梅特卡夫定律,这是一种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节点越多,用户越多,网络价值越大。在开发者联盟中,类似的效应也在产生:越多的人、机构参与,越有助于问题得以加速解决。
有时候,节点与节点产生联系纯属偶然,但连接后动力强劲。2020年10月,上海美帆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加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在入盟大会上,他遇到了一位老熟人——俱乐部一位小学员的家长。时立宪这才知道,这位家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寒暄之间,这位负责人向时立宪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当时美帆正在考虑数字化改造,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推进长三角美帆零碳行舟数字化项目。
之后,时立宪参加开发者联盟小组活动,参观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一进展厅,他就看上了正在展出的全循环生态厕所和无人零售设备。美帆正考虑在示范区推出移动式的水上服务驿站,需要引入类似技术。于是,又是一次一拍即合。
另一方面,一种新型的政企关系也在探索发展。根据联盟成员代表共同签署的“联盟盟约”,联盟将搭建好市场与政府之间搭建对话新平台,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与示范区共生共建共成长。
中国三峡集团在参与承办第一届开发者大会后,被选为开发者联盟轮值执行长。之后,三峡集团深度参与示范区建设,不仅投资建设元荡慢行桥,还与长新公司共同经营管理水乡客厅公司,推进示范区水乡客厅蓝环建设。最近,集团又在江苏吴江区成立水管家公司,计划在两三年内,完成吴江60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综合治理项目。这些项目使得集团在示范区的业务链不断延伸。
时立宪则发现,入盟后,企业和政府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原先企业有问题,要先按条线划分,与镇上的文旅机构沟通,之后镇政府联系区体育局,区旅游局联系市旅游局,层层上报,但现在企业作为盟友,有问题可以直接向示范区执委会反馈,效率更高,解决问题的流程得以优化,企业的干劲也更足了。
化合
在开发者联盟,每一个市场主体、专业机构都可以视为示范区建设这张网上的节点,节点之间彼此连接,形成大小不同的生态圈,节点越多,激发的能量也会越多,这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化合反应。
在示范区,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萌芽中。“以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更多是甲方乙方,企业出钱,高校出方案,但这样的合作模式缺乏沟通,甲方不满意,乙方觉得不被理解。”伍江发现,产学研打通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是,在以往的合作过程中,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间往往存在错位。他希望,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平台和“大脑”,学校和企业能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大家一起在这里想题目,一起完成题目,从头到尾一起设计合作。
这两年,这种期望正在一点一点变为现实。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示范区执委会、两区一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百度集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驭势科技共同签署共建车路协同示范区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示范区车路协同规划研究、车路协同示范段先行先试、车路协同产业生态打造与创新生态培育、跨域车路协同标准研制等内容与两区一县开展战略合作,支撑示范区打造车路协同示范区域。
政用产学研可以在这样的合作中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甚至可以在示范区直接寻找到场景应用,“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有望在此得到合适匹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曾批评,中国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问题是就像土豆,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相互封闭,互相排斥。这说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难题。在示范区,一颗颗独立的土豆正出现融合趋势。有的头部企业正在吸引更多中小企业,逐渐发挥出创新孵化器的作用。
在此次示范区开发者联盟论坛上,上海青浦区“大数字”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实验室由华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联合软通动力、电信青浦分公司共同建设,将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进行合作。在过去两年,华为公司已经为嘉善招引中软和东软两家公司,并和吴江建设5g技术培训学院。这些头部企业的溢出效应,有望助力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的创新产业链和价值链。
从这个角度看,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和开发者联盟或许可以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高效率的协同创新机制,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在此发挥优势,汇聚力量,为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同频共振,说不定就能引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链式反应”。
回望过去,这正是开发者大会的初心所在。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陈抒怡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执法服务前置优化营商环境“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
下一篇 : 最后一页